《影视视听语言 第3版》张菁,关玲|(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影视视听语言 第3版》

 

【作 者】张菁,关玲
【丛书名】广播影视专业实用教材.广播影视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页 数】 249
【出版社】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5657-2763-4
【分 类】电影语言-高等学校-教材-电视-语言学-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张菁,关玲. 影视视听语言 第3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影视视听语言 第3版》内容提要:

对于影迷们来说,这是一本言简意赅的视听语言启蒙读物,内容丰富,洞察敏锐,见解独到,知识地图清晰,易于掌握和记忆。对于有志于从事影视制作的人来说,本书是讲授如何运用视听语言观察和创作的实用入门教材。对于讲授“视听语言”类课程的教师来说,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影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工作,对训练学生从零开始学习拍摄短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书是《影视视听语言》第三次修订版,修订后每一节的训练单元任务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辅助课堂教学、扩展课堂的教学实用性更强。

《影视视听语言 第3版》内容试读

绪论光影声色世界的语言假说1

绪论光影声色世界的语言假说

一、视听语言是真的“语言”吗

视听语言是一个神奇的概念,它是一种语言吗?它很像语言,但又与文字语言的很多特征不同,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语言的称呼更像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它是艺术家的表达工具。

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念学习视听语言很刻板和掉书袋,并不能帮助我们完成影像创作的专业进阶。

学习视听语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应该把它当作一门语言来学习,像语言那样把影视作品划分为“字、词、句”,再学习遣词造句,再学习写出完整的文章。在这种学习方法下,我们不得不对应字是画面、词是镜头、语句是影像段落的思维模式,这会让我们的思维停留在语言学习的思维里,无法触碰视听语言最本质的部分—对人类情感和感性世界的呈现和表达。

人们用镜头拍摄和剪辑镜头并不是复杂的技能,从这个角度看,“视听语言”并不是一门高深的语言,因为通过视觉和听觉认知是人类基础认知能力。比如我们会在连续的场景中寻找和建立因果关系,我们对色彩和光线会产生生理反应,我们的视线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我们的注意力会突然被某个声音打断。这是视觉和听觉的认知规律。当影视制作者将这些规律运用于电影电视作品时,这些规律便成为视听技巧,对观众心理和视觉、听觉进行控制,这是视听语言的一个基本功能一以基本视听规律实现导演对观众的控制。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视听语言也属于视觉传播的研究体系,即研究视听元素和技巧是用以实现媒介沟通并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工具。此外,视听元素、技巧和人类的认知能力、习惯、文化养成有着必然的联系。追根究底,视听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近些年来,认知神经学科进入视觉传播研究的视野,对图形影像声音与人的注意力的关系及保持规律,对观看时的认知规律等内容的研究,使视听语言的研究走向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领域。此外,和所有的

2

影视视听语言(第三版)

艺术语言一样,视听语言可以传达情感和情绪,具有感性和直觉性。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学习者能够打开思路,不要认为视听语言仅仅是刻板的技巧指南。实际上,它是一种艺术语言,有艺术家个体表达的差异性,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有无穷而丰富的表达可能性。视听语言作为电影电视艺术的表达媒介,是为了和观众实现沟通,正如语言的功能一样。视听语言的“语言”是一种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与文字语言相比,它是完全不同的编码方式和解码方式,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文字语言的研究和学习方法来对待它。

视听语言的“非语言性”体现为下列几方面。

1.非线性的艺术语言

在表意方式和接受方式上,视听语言并不按照线性方式展开,而是有多元的时间

顺序和空间顺序。但我们知道,文字语言的时间呈现方式是线性的,由阅读的线性而带来文字展开的线性。比如我们要表达眼前所见和心情时,应该是顺时序描述:今天一起床看到太阳明艳、天空湛蓝,我的心情格外好。而如果用影像来表达,则不是分别拍摄太阳、天空、我,而是将这些元素放在一个镜头中去呈现。这个表意的实现不是在时间的积累中完成的,而是观众在看到镜头的几秒钟之内接收到的。电影艺术的发展就是基于视听语言时间的非线性特点而不断挑战观众对时空关系的想象力的。新的制作技术带来了新鲜的表达时空观念的视听语言,如

图0-1《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对多

层想象空间的表现(见图0-1),《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用空间肢解时间的处理(见图0-2),这些都使得视听语言打破了文字语言的线性表意和接受方式的局限。

绪论光影声色世界的语言假说3

图0-2《黑客帝国》

2.直觉性与非逻辑性

视听语言的建立靠感官直觉和欣赏经验,不像文字语言那样有较为严格的语法。视听语言的创造性建立在对规则的不断打破之上,它的规则相比文字语言的语法,变化和更新的速度更快。它利用人们对世界感知的直觉,而直觉往往是个人化和非理性的,充满个人独特的创造力。电影也会模仿语言使用“蒙太奇句子”,用一组重复或并列的镜头积累出一种概念和情绪。有趣的是,它仍然有别于文字语言的表意方式因为视听艺术启动人的直觉感受,而语言启动人的逻辑和想象。“蒙太奇”句子是否能够产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镜头内部的构成以及其相互碰撞是否能够激发观众的直觉反应。一段文学语言描写能调动人的想象力,但视听语言却能直接调动人的直觉和生理感受,由此再到理性和经验。

简言之,在视听语言的称谓中,“语言”只是一个比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我们不能用学习语言的思维去学习视听语言,不能用拆解文字表意系统一字、词、句—的方法来将视听语言拆解为画面、镜头、场景、段落,以此对应文字语言的表意单元。这种学习方法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可能使人们无法摆脱线性文字语言的思维方式,而完全按照“语法规则”去制作和分析作品,结果使自己的创造力和感受力受到限制。理解视听语言的思维全然不同于文字语言的思维,这是我们进人学习的第一步。

二、视听语言是否票要入门知识

要回答这个问题,仍需与语言学习相对比,我们对语言的认知来自于社会生活建立的模式,“语言”意味着秩序,是世界存在方式的象征符号。对于儿童,语言是一种后

影视视听语言(第三版)

天而非先天的能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学会这个环境的语言。但视听语言的基本认知能力无须经过后天特别的学习,它和我们对所处世界的感受相关,由我们经常看、听的媒介作品决定。人的直觉、媒介素养决定了我们可以看懂电影、电视作品,因此不应把这门功课神秘化。

人的感受力神奇而微妙,因此不应该把感受力理论化、科学化、数字化,因为感受不仅和感知相关,还和人的情感、情绪构成、人生经验、记忆相关,充满了个体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视听语言既关乎人的较为精确的认知体系,也有深邃而迷人的感性和审美地带。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影视视听语言独特的功能就是能把人的非常抽象、不可言说的感受转化为形象和声音,并传递给观众。作为影视编导,首先要培养的能力是观察能力,接着是开发自己的感受力。只有对外界的变化和人内心的波澜、人性的表现有精准的察觉和敏锐的感受,加上对视听技巧的娴熟运用,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因此,视听语言不是按照“字、词、句”的语言学的方式结构的,我们要打破刻板的语言的概念,在学习一定规则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们的感受能力,启发同学们创造属于自己的视听语言。

三、视听语言需要学习什么

这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既然无需入门知识,是否就没有必要学习了呢?作为一名观众,没有必要专门学习如何看电影、看电视;但是作为一名影视编导、影像作品的创作者,则需要学习。因为理解电影电视作品与制作电影电视作品不是一回事。每个人都具备对影像的理解能力,尤其在当下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制作的权利,但这不等于每个人都能够制作出让大多数人看得懂的作品。学习视听语言是进入影视编导行列的专业学习的第一步一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用影像和声音说话的人。

首先应学习的是规则部分,如何划分景别、角度,认知不同的画面构图形式、色彩手段、轴线原则、剪辑原则等基础知识。这些规则是自影视业出现以来,经由电影制作者们百年来的不断努力和尝试,在观众与制作者之间建立起来的表达系统,是编导进入视听语言表达系统首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这个学习过程除了依靠阅读教材、参考书,还需要大量观摩影片,细读文本,拉片训练,将优秀、经典的影像作品分解为单个镜头和镜头内部构成元素,分析每一部分对整体效果的贡献,以获得和领悟用视听技巧进行表达的基本入门方法。

其次,是由感受力通向编导语汇的转化和创造能力。这是视听语言学习的更高级阶段,是需要经由反复的个人实践训练才能具备的能力。我们在本科教学中会设计实

绪论光影声色世界的语言假说5

践训练单元,从画面造型语言训练、镜头形式训练到剪辑单元训练,基本目标都是使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用影像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实践能力。训练的前提仍然是要同学们具有感受力、对外界事物特征的观察力,以及对于各种变化的敏感性。好的文艺作品编导,无论是电视文艺编导还是电影导演,都是能够用视听手段将世界重塑为一个具有完整艺术气氛、情绪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的世界的人。他们不同于以传达信息为创作目标的电视新闻、纪实类作品的导演,文艺编导要通过作品进入人的情感和审美世界,他们应比常人有更强的感受能力,并能用视听语言表达这种感受。很难想象,一个对外界事物麻木、总是觉得生活无趣、抗拒与人交往的人会成为一名好的编导。在学习视听语言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大量观摩优秀作品以及阅读文学艺术类书籍,提升个人的艺术感受力和人文修养,同时需要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观察和理解你所接触到的人和事物。

因此,本教材力求建立一个较为完整、专业、实用的体系,用理论知识结合片例分析的方法,具体讲解视听语言所包括的画面造型语言、剪接、声音与声画关系等内容,以使同学们得到充分的知识补充和思维启发。本书既重视对基本知识和规则的讲授,又强调视听语言是一门充满创造性的艺术语言,以使同学们在学习之后既能获得专业素养,又不致刻板、教条,从而达到学习“视听语言”课程的真正目的。

四、视听语言的学习和研究体系是怎样的

1.视听语言作为造型艺术:画面造型语言手段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大部分通过视觉实现。我们生活在视觉的世界里,但并不是随意拍摄下我们看到的场景、人,就可以称之为影像创作。即使在纪录片拍摄中,拍摄者及导演对于进入画面的人、景、物也有严格的控制和挑选,当一部影视作品放映给观众看时,它的每一帧画面都应该是编导控制的结果。其中视觉部分的控制、创作,可称为画面造型语言手段。

画面造型语言是将真实世界加以选择、塑造为屏幕世界的手段,其中包括:回景别一选择需要的画面内容;回角度—决定画面内主体的成像效果;

⊙焦距—制造画面内空间的深度和人物前后景关系;⊙色彩、光影制造画面的情绪效果;

回构图一塑造画面内的视觉主体和实现隐喻效果。

6影视视听语言(第三版】

这些就是编导讲述故事、掌控观众视觉兴趣点、培养观众观看方式、引导观众情绪、暗示某个主题的主要造型语言手段。

2.画面造型语言的功能

(1)创造美感和塑造有意义的形象

美感即符合人的基本审美要求,有形式感,整体作品在视觉上有风格感。我们在影视中对美感的界定标准是:它应符合审美的规律和影视创作中的视觉规律;它要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看视”,制造出有意义的形象。视听语言的魅力在于通过对形象的复现、组合和塑造去完成意义、意境、趣味的表达。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看视”效果和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具有一定情境和剧作要求、感情情绪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影视作品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来实现表达的。德国电影理论家鲁道夫·爱因汉姆这样描述艺术作品的造型和日常生活中看视的区别:“艺术作品中的主题物及其特点是通过感觉资料以一种轮廓鲜明含义丰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我们对现实世界里的形象则通常不要求这种形式上的精确性。”①我们日常通过眼睛对世界的观察是笼统的、庸常的,而从艺术的角度把握和塑造世界时,物体会显现出某个方面的美感和特性来。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洗头发一场戏,将阴冷潮湿的水房拍得温暖明亮,米兰的头发在逆光的照射下洋溢着青春少女的活力,是导演对光线进行调控后呈现出的美感效果(见图0-3)。再比如春天到来,草木复苏,人在生活中得到的是“春天来了”的完整印象,而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和造型时,就可以用很多富有美感和特征的形象来表达春天的意象。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视听语言包含着用视听技巧对世界进行选择、组织、塑造的工作,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具备“有意义的形象”的特征。

图0-3《阳光灿烂的日子》

①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0.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64.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