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PDF免费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是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5年出版的一本书。作者是方冬梅。

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PDF

简介

方冬梅对中国哲学精神的阐释,是在中西交融的世界宏观文化背景下,与西方哲学的整体对比,对中国哲学的整体视角。他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把握中西哲学的精神,通过中西形而上学的比较,将中国哲学定义为“内在超越”的类型。他认为,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和谐与和谐的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大同之路”。同时,他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将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教和新儒家视为中国哲学精神的共同代表。

关于作者

方冬梅(1899-1977),字��,字德怀,后改为冬梅。他曾用化名方东营。安徽桐城(今枞阳县杨湾乡大庄)人,与哲学家方有渊源。奕之与桐城派始祖方宝有旁系亲属关系(非方奕之与方宝的直系后裔)。冬梅从小就失去了双亲,长大后依靠哥哥抚养长大。十六岁毕业于桐城中学。 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1年赴美留学,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24年,通过博士学位考试回国,在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工作。 1925年应聘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任教授。学校多次更名,多次更换校长。方冬梅一直在中央大学任教。 1948年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如果仅以学术方向的转变来区分他的一生,方冬梅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36年夏天之前的第一个阶段,从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到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追求“生活的氛围与美”、“科学的哲学与生活”; 1966年夏之前是第二阶段,逐渐从西向东回归,代表这一阶段成果的作品有《哲学三智》; 1966年夏后进入第三阶段,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玄学中的宇宙与个体》、《人与宗教、哲学、哲学人性的异化》、《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方冬梅始终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题,虚心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学派,力求古今相通,统一各学派之学。

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PDF预览

作品目录

总序介绍:中国哲学精神四大传统概论

1.儒家

2、道教

3、各种大乘佛教

4、新儒家开场白的三种类型:中国哲学对形而上学的热切追求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特点第1部分儒学

第二章:原始儒学:

第一阶段,从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学

第三章原始儒学:第一阶段,创造宇宙中的人的伟大第二部分道教及其对中国大乘佛教早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老子系统

第五章庄子系统

第六章道教对般若哲学的影响第三部分佛教的全面发展

第 7 章初步思考

第八章宗法制度三论

第九章天台宗系统

第 10 章:只有佛法和意识的系统

第十一章华严宗制度之四:理学三类

第 12 章一般观察

第十三章新儒家的现实类型(上)

第十四章新儒家的现实类型(中)

第十五章新儒家的现实类型(下)

第16章唯心型新儒家

第十七章自然论类型的新儒家

结束语

摘自原文

在回顾20世纪100年来中国哲学的探索和研究历程,期待和期待一种新的可能性时,一些中国哲学研究者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改变现状的方法。现状并获得新的机会。人们常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学问,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的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我仍然不知道用什么词来描述它的类型。有一些迹象表明,观察和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说这种多样性中有什么样的“典型”范式和独创性,可能会让人犹豫和恐惧。人们不时抱怨过去研究中的缺陷,并认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已经被发现,但深思熟虑的审查和反省却很少,而且令人惊讶的轻率和不专心。

我们来看看“中国哲学”一词的合法性问题。与1990年代以来人们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相对应,人们对用西方范式理解和解释中国哲学的诸多死记硬背深感不安。当人们开始怀疑用西方范式和概念来观察中国哲学的普遍方式时,甚至有人对早已确立的代表作“中国”表示怀疑

“中国哲学”这个词本身,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也受到了动摇。原因似乎是“哲学”这个概念是“西方的”,它是在西方成长起来的,是西方的。适合西方。我们背负的一大套东西,都是与整个西方文化相关的,使它成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化身,让中国文化失去了本来面目和独特性。提出了在中国使用西方概念和范式,摒弃“中国哲学”一词,这样的说法又如何呢?按照这个逻辑,除了自然和技术领域,只有中国社会科学和大量西方几乎所有人文学科领域都使用的现代翻译中使用的衍生“术语”(许多来自日本)必须放弃,并且必须改变以这些术语命名的学科和学术分类。

先不谈这样做的可能性,关键是它能带来什么样的实质性意义。张之东很早就拒绝使用“哲学”这个词,因为他把

“哲学”只被视为“西学”,所以他试图用“明学”或“诺神”来代替“哲学”;王国维从总体上讲,哲学是中国固有的学问,只是名称不同而已。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用“哲学”一词撰写《中国哲学史纲要》、《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纲要》时,都认真思考过对“哲学”概念的正确运用 从此,他建立了一个在时代留下印记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按照张岱年的思路,“哲学”一词源于西方,但“哲学”不等于“西方哲学”,因为他把“哲学”视为一个“通称”,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都属于“通称”。等是它的“属”。即使在西方,“哲学”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没有固定的

“哲学”的概念,就像我们没有固定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一样。如果不从阶级的角度考虑,即使在西方也会出现“哲学”的使用

两者阅读的困境。因为“哲学”一词起源于希腊,如果它只能与希腊联系在一起,并且有所谓的“希腊哲学”,那么中世纪以后的“西方哲学”就不能称为“哲学”。 “哲学”的概念在中国也在发生变化,不能说我们的“哲学”和西方的“哲学”是对等的。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