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这样教数学》

【作 者】华应龙
【丛书名】大教育书系
【页 数】 269
【出版社】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9.10
【ISBN号】978-7-5702-1244-6
【价 格】39.80
【分 类】小学数学课-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华应龙. 我这样教数学.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10.

图书封面:

《我这样教数学》内容提要:

本书为数学教师华应龙的数学课堂教学实录。华应龙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富有激情,也富有创意与个性。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全面展示了华应龙数学课堂的风采。通过研读这12节数学课,相信读者会获益良多。本书可供小学数学教师参考,也可作为教师培训用书。

《我这样教数学》内容试读

1.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一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

【课前慎思】

为什么教得那么累

关于“角的度量”一课我的问题和困惑是:①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呢?②“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关于量角的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度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度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要诀,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③我们的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量角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呢?

经过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最后我决定这样来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

一、创设怎样的情境

刚开始,我搜寻生活中的角,发觉它们都不需要量,因为大多数是直角。

002!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后来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是千差万别的,我很兴奋。进而发现牙刷上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形成一定的角…经过反复搜寻、思考和讨

论,我终于找到了滑滑梯这样既有趣又能引发学习需求的情境。

二、如何认识量角器

这节课到底要认识量角器的什么?我回忆起学生拿着量角器手足无措的样子,他们往往是用量角器的直边和圆弧夹的角比在要量的角上。原来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因此,我让学生讨论:在量角器上能不能找到角?我大胆地想:可以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然后再量角吗?进而,我再追问:“量角的本质是什么?”重合。如果学生在量角器上清晰地找到了角,量角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我决定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再交流有没有不同的角,这样就可以顺势介绍“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度的角、度数的写法等。

我们提供给学生量的角,开始往往是开口向右,然后才是开口向左。现在觉得,那样做是在有意制造难点。先让学生形成动力定型,然后再费力去改变,我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因此,这次我的设计是,第一个要量的角开口向右,第二个要量的角就开口向左。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个别学生出现了问题,这正好是难得的资源。在整节课上,我没有设计看图读角度、看图判断量角器摆放得对不对等习题,而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捕捉值得讨论的话题。

三、如何渗透度量意识

角的大小是一种二维特征,和长度的一维特性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因为都是以数量来刻画特征的,所以它们又具有一致性。几经推敲,我决定在一

个长方形上做文章,从长度、面积、角度等维度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建立

起度量意识,最后用华罗庚的话画龙点睛。

两年前,我上“角的度量”一课,组织学生感受角的度量单位产生和统

 

文件目录

/bk41.net共享/我这样教数学
| ├──我这样教数学_华应龙课堂实录 (大夏书系·华应龙文丛)_华应龙.pdf 3.0MB
| ├──我这样教数学_华应龙课堂实录 (大夏书系·华应龙文丛)_华应龙_.azw3 1.0MB
| ├──我这样教数学_华应龙课堂实录_华应龙.mobi 1.0MB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