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混沌大学创新必修教科书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第一性原理:混沌大学创新必读教材 将“第一性原理”思想引入创新和商业领域,用8个思维模式和实用方法帮助企业和个人理清思路问题的本质,直接到源头。

第一原理:混沌大学创新必备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简介

什么是首要原则?

亚里士多德说:“任何系统都有它自己的首要原则,它们是不能被默认或违反的基本命题或假设。”

第一原则就像一棵树的根。没有人看到粗树枝下的根,但它决定了树的一切。

我们经常问,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很重要,但也许更重要的问题是,未来十年什么会保持不变?如果你能找到常数,将你所有的资源和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常数中,它的威力是无可比拟的。让我们用第一性原理重新认识世界。探索内在的力量,创造非凡的生活。

关于作者

李善友

混沌大学创始人致力于打造创新学科体系,将“第一性原理”、“间断性”、“第二曲线”等哲学和科学思维引入商业教育,帮助创新创业者提升认知。

他创立了知名互联网公司酷6,带领酷6成为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视频网站。

2011年至今,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中欧创业投资中心执行主任。先后创办“创业营”和“创投营”,将颠覆性创新、互联网思维等创新理论引入创业课堂,影响无数商界精英。

目录

第 1 章第一原理:任何理性系统的基本命题

归纳是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将连续性的经验延伸到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然而,并非所有事物都有连续性,内在的思维会导致你陷入“归纳谬误”。打破认知边界,实现第二曲线的创新,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演绎法。但演绎方法必须有一个基石,一个来自系统外部的逻辑自洽的元起点。这个元起源可以称为第一前提、逻辑奇点或第一原理。

3 空间归纳和时间归纳

5 概括结果的重现性

7 只能被证伪,不能被证明

9 连续性假设是归纳的隐含假设

12 致命弱点不是求真

15 演绎三段论

17 逻辑比事实更真实

20 前提的准确性是演绎的隐含假设

22 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基石假设

26 不在体制内,而在体制外

28 第一原则的层次结构

第二章公理思维:人类理性思维的最高智慧

有时,逻辑推导过程比最终结果更重要。我们需要培养公理化思维,以第一性原理为基础,用逻辑找到超出我们认知极限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建立其他理性思维系统。

33 欧几里得几何:人类心灵的奇迹

36 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证明系统

40 从“几何元素”到公理化思维

43 公理化思维的应用

49 让喆科思考点亮中国创新者

第三章打破创新边界:打破基石,延伸边界

打破制度界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第一性原理作为基石来粉碎。创新“不破不立”,“破”是制度形成的第一原则,“立”是新的第一原则。这种方法是突破性的创新。

55 突破性创新三部曲

突破创新界限的60个难点

62 科学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69 IBM 和乔布斯的突破性创新

80 成为创新型企业家

第 4 章组织更新:使命——战略突破性创新

有效的战略变革不是从内容开始,而是从结构开始。彼时,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先生先是打破使命和文化的桎梏,再进行战略变革,让移动互联网时代迷失的微软大象翩翩起舞,重回巅峰。

85 迷失在鲍尔默时代

88 纳德拉刷新微软

91 刷新任务

94 清新文化

98 刷新策略

第 5 章首次创新:基于第一原则的创新

什么是“首次创新”?如果说突破性创新的关键词是“破”,那么第一个创新的关键词就是“确立”。它是公理化思维在创新中的应用。它从一个抽象的第一原理出发,用逻辑思维对其进行拆解,进而推导出系统的基本原理,打破原有的认知,找到并建立一个新的认识。系统进程。

107 从归纳创新到演绎创新

109 基于第一原则的首次创新

111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115 人类文化元知识

118 Elon Musk 的第一个创新

130 首次创新的力量

135 使命的动力

第6章万物的真相:宇宙的终极密码

如果把整个宇宙看成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也有它的第一原理,科学家称之为“万物原理”。爱因斯坦推导相对论的过程,就是他打破物理学的隐含假设,建立新的基石假设,不断探索万物真相的过程。

143 洞察公理比推导更难

145 思想世界和思想实验

关于牛顿力学的148题

152 两个新的基石假设

155 推导出的狭义相对论

160 用理论定义现实

162 爱因斯坦升天

165 推导广义相对论

第7章羊群效应:“真相”的真相

在一个组织中,我们很容易受到群体信仰的影响,甚至可能因此怀疑和改变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与他人结盟来寻求安慰。这就是“从众效应”。突破创新界限的难点在于隐性假设,而最重要的隐性假设之一就是“羊群效应”。对我们来说,只有认清这个桎梏,才有机会跳出来。

171 两种真理观

172 一致性理论

179 真理的连贯性

181 人人都相信的真理

184 从众效应

187 无法逃脱的暴徒

192 如何走出认知

第 8 章批判性思维:我可能错了

科学革命不是知识革命,而是无知革命,商业创新也是如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首要特征,是打破认知界限的必要条件。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普遍持怀疑态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敢于质疑群体共识的意见,才能突破原有的认知障碍,在创新上有所突破。

197 逻辑三触点

199 主观身份

203 群体信念

205 批判性思维

212 不可知论

215 反共识

219 后记

智慧的第一原则

家里有一个孩子在班上排名第一,但是倒数。他,四五岁了,还不会说话。准确地说,他的讲话含糊不清。他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但没有表达能力。他的家人很着急。经过幼儿教育,他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他是四年前不会说话的那个人,是年级最后一个。 ,情感表达和智力表现之间的差距,学习成绩大得离谱。我知道他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放学后拥抱和告别小男孩和女孩。

看着他活泼的样子,想了想,原来在他乡下的老家,屋前有一棵排水枞树。 .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棵树的枝叶茂盛是由树的根系决定的,而根系的发达程度决定了枝叶是否茂盛。同时,影响根系的因素有土壤环境、光照条件、外界因素的供给及其原始条件。

人类是灵长类动物,与树木有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但具有相同的生物学部分。例如,通过供应所需的养分,生长会发生变化。树的根系就像人的大脑神经组织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脑神经组织系统是人类行为的控制者,人的外化来源于人脑的结构。

制造工具和创造新技术充分利用了人脑神经组织系统的特性,人脑神经组织系统也通过反复刺激得到加强、激活和进化。事实证明,计算机的发明是人脑的外化形式; AI的发明和应用也是对人脑的一种模拟,在不断的bug修复过程中逐渐与人脑同质化,等等。

因此,许多科学家正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人脑。人类发明创造的规模最大的是人脑本身。当然,人脑本身也经过多年进化。

叶子繁茂的方向性是根系。人类智能的方向性是大脑的神经系统。有健身经验的人都知道,加强对某个部位的刺激,会增加其肌肉的强度和厚度(这是主要因素,还有其他因素这里不讨论),所以刺激神经组织人脑系统。 ,会产生类似肌肉刺激的效果。

刺激的目的是产生变化。这一现象表明,当大脑神经组织系统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元的变化和连接时,神经组织中的轴突和树突会越来越粗。

刺激是教育的本质和首要原则。也许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虽然不能伪造,但确实有效。暂时,我将这种说法称为猜想。

当前所有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都反映了当下人类的最高智慧。创造是持续不断的,并且每天都在变化。昔日机器人笨拙的样子,经过无数次迭代,进化成Al,活得好好的。 .人类以有限的物理能量将大脑扩展到可以根据人类想象无限计算的Al。艾尔和人类的唯一区别就是感觉和灵感的区别。

大脑的神经组织系统在不断的刺激下成长并形成智慧。人类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是基于神经元的组织变化。 ,种豆收豆。人体刺激脑神经组织的结果也是如此。现实中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比如狼孩的故事;原生家庭教养留下的人生剧本;我看到他们的想法不同,他们会说他神经错乱,等等。

其实,人的现状是自身大脑神经组织构建的结果。要改变现状,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添加到自己的大脑神经组织系统中。

孩子正处于身体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神经组织系统也在外界的刺激下不断的发育和完善。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言行。都是他们的大脑神经组织系统受到外界刺激后的外化表现。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我们不自觉地就有了原生家庭教育的问题。

了解了言行是人类神经组织系统的外化后,也就不难解释人类的善行恶行了,因为他的大脑神经组织系统的生物学本质就是这样。

认识到问题存在并且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也是我们神经组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迭代而形成的。最终形成了大脑神经组织系统的方法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么多,但没有任何改变。

改变我们的神经组织系统是完全可能的,例如,我们的肌肉组织在训练后可以变得强壮和完美。大脑的神经组织系统也是如此。其方法论的形式至少包括这些因素,意愿、信心、勤奋、专注、环境等。牢不可破是肌肉组织发生变化的原因,大脑的训练也是如此。

自愿和自信不是心灵的毒鸡汤,而是在最初建立的意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我完全相信一个规律,能力背后的对应关系是大脑神经组织对应的生物状态。

勤奋和专注也是如此。方法论是一个系统。

冻三尺不是一天的感冒,任何形式的行为都会构建不同内化形成的大脑神经组织系统。

人的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非常奇怪的东西。在寻找和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还是很纠结。这只是杯水车薪,触及到了人类的理性部分。这一范围的“智慧”和较大部分的“智慧”正在被国内外科学家研究。那些心智、直觉、归纳等问题,只能通过现象理性地追求。

如果说智慧生智慧,智慧的起源是什么?这一刻,我真的陷入了循环的魔咒。在《智慧的起源》一文中,朦胧的话语,让灵魂回归故乡,与精神融为一体。 ,在凝固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的维度,在动态中不朽。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