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与人心 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PDF电子版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法律与民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是宋史专家赵冬梅为普通读者理解帝制的一本书在北京大学,基于 30 年的历史研究。关于这一时期人与机构之间纠葛的通俗读物。

君主制时期人与机构的互动PDF电子版下载

简介

本书由制度史、文化史、历史著作精读三部分组成。作者一改制度叙事的严重刻板印象,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思考制度变迁,了解历代的利弊,借鉴民族故事、群体故事、个体叙事体系与人的互动在不同的层面。关系。与其他制度史作家相比,作者强调“从历史的角度关注个人的生活和命运”的方向:制度如何影响人们的命运?人们在系统中的行为如何?人们如何改变系统?例如:个人在系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流离失所的情况;官僚集团“相爱相杀”随着制度的变迁,制度中的官海风云变幻;文人群体在制度变迁中的起起落落等。入职、升迁、退位、太监出差、服兵役等情况,是古人的正常生活状态。围绕这些象征性的常态,制度变迁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关注制度中人的命运,不仅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更从人与制度的关系的角度讲述制度的发展史,在通俗系统史的已出版作品中独树一帜。

本书以开放的历史话题和充满问题意识的方法,对真正塑造并影响传统中国至今的历史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解答了“历史并不总是向前发展”。逻辑——在对朝廷性质和君臣关系的认识上,元代有两大挫折:在朝廷性质上,中国传统称天下为“江山社稷”,并主张“天下应由一人治理,天下不应由一人崇拜”。元朝,天下落入皇室私囊——江山社基成为皇室私有财产;从君臣关系来看,中国传统主张“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为君”,但到了元代,官吏减少了。以称自己为奴仆为荣——君臣关系已沦为主奴关系。从那时起,专制和猜疑的加剧一直不可阻挡,直到现代。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水平在黄金和人民币之后就走下坡路了?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本书对该主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剖析。

作者不仅可以从已有的历史观点中提出新的见解,还可以从已知的史料中汲取新的历史观点;他的问题意识叙述方式充满了讨论的可能性和话题的延展性。

本书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制度和文化开辟了一条通道,并提供了大量的管理案例供管理者学习借鉴。辅以清朝大事制表、私宅推荐书目、经典历史作品解读、近60幅高清彩绘,图文解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政治变迁史。文化。

关于作者

赵冬梅,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访问副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访问教授。

他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上谈及寇准、司马光等历史人物。着有《千秋之是非》、《司马光与他的时代》、《文武之间:北宋武官选拔研究》、《大变迁》等。宋代:1063-1086”等著作。

宋史专业,对官僚制度、官僚生态、社会生活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他关注晚唐至北宋的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以及体制内特定人群的生活状况,体制与人民的互动。

目录

前言 1

历史中国的空间、时间与汉语5

1、历史中国的空间5

2、传统中国12年代

3、中国人——我们都是“混血”17

第 1 部分:佳能 25 下的混沌兴衰

简介:游戏和规则 25

1、皇权与矛盾31

1、君主制的命运 31

2、皇上也怕? 36

3、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何交接42

4、皇帝的“职前实习”47

5、从家里到公众 52

6、皇帝的礼仪和情感57

7、最卑微到霸气61

第二,如何做决定?如何纠正错误? 66

1、皇权孕育下的丞相特征67

2、一种权衡还是共同扩展? 72

3、没有总理的政府如何运作? 76

4、朝廷解决了什么问题80

5、法庭上的清流 85

6、君臣关系也有弱点89

3、帝国国家的地方治理 93

1、封建是非与县城94

2、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错误比喻98

3、中央巡视系统的兴衰101

4、如何解决前沿问题 105

5、上级集权下的地方尴尬111

6、盗贼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15

4、官员的选拔任用118

1、做官的理念与实践119

2、小圈子政治的人才困境123

3、晚唐晋128公路

4、科举时代的中国梦132

5、开放政府的三大问题136

6、选择性集中的优缺点 140

V。利益分配的矮化和孤立 145

1、如何对待英雄? 145

2、 150

3、如何管理危险的军事力量? 154

4、纹身后有没有回去的路? 159

5、迪庆进退两难163

6、官员与地方人员的等级差距168

7、歧视和侏儒172

结论:陛下与谁“共享世界”? 177

1、东西方帝国的区别177

2、雇主的合伙人将受益 178

3、滕子敬流放背后的思考180

第 2 部分:对王朝政治的思考 181

简介:文化与历史的交织形态 181

1、思想壁垒下的古今代鸿沟186

1、命运观——理解与同理187

2、天人感应的纠错功能192

3、孝道的尺度与境界197

4.于仲是死路202

5、道德至上的真谛206

2、主流政治文化的变化 211

1、鲁棒性 211

2、从有效到无效217

3、儒法难融合222

4、礼法与道德的合奏 227

5、帝国梦魇232

3、北宋朝廷兴衰故事237

1、这是最好的时代? 239

2、义子即位大转折245

3、大变革248立场分歧下

4、王安石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 252

5、为什么宽容的政治结束了? 257

6、司马相公是合格的政治家吗? 261

4、传统政治文化何去何从? 265

1、金:政治的残酷化 267

2、袁:政治文化的两大挫折271

3、明:朱元璋的无知与恐惧276

4、明:朝臣下的士大夫精神282

5、清:盛世的狭隘288

结论:历史不会永远向前发展 293

外: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297

历代后记——中国古代史阅读笔记297

1、朱宗斌,《汉魏晋南北朝丞相制度研究》299

2、田玉清《东晋政治》302

3、邓小南,《祖法:北宋初期政治概论》306

4、杨讷《考丘处机“一言不杀”——史学家破谎言310》

5、黄仁玉《万历十五年》315

6、姚念慈,《康熙盛世与帝王的启迪:评“天下未曾比我朝更正”320

7、孔非礼《招魂:1768年中国巫术大恐慌》325

8、王玉森,《权力的毛细作用:清代文学中的“自我压抑”现象》329

前言

我学习历史已经 30 年了。除了同学之外,我有幸结交了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因为没有夹杂出版压力、职称追求等功利思想,兴趣更真挚,立场更超然,或更纯粹,更接近有兴趣的人对历史的原始冲动和热爱。历史。严肃点。业余爱好者的真诚和认真的兴趣值得专业研究人员的真诚回应。这就是本书的由来。

传统的历史书写方式是以时代的线索,讲述以朝代为主体,穿插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关键制度的兴衰故事。先秦以来,秦立帝制,统一汉朝;自魏晋以来,“五夫一妻制”已分家四百年。蒙古统治的“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汉化浅薄,治理薄弱;朱元璋“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为明太祖,明朝政坛,废丞相,西迁,迁都北京,防卫蒙古,奸细。政治与宦官专政,张居正改革野心未果,满族军队崛起,李自成入京,崇祯上吊,吴三桂开门,多尔衮入关;虽然清朝被异族统治,但汉化是真心的,他知道中国是受中国法律管辖的。 ,专制愈演愈烈,国家机器愈发僵化无能。而已经步入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列强,又怎能容忍旧帝国如牢狱之灾,执着残缺不全的画面?洋枪炮火硝烟散去,幸存的中国跌跌撞撞走上现代化道路。从此,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一分为二,昔日的中国被称为“古代中国”、“传统中国”、“封建社会”和“中国古代史”。现存的通史,虽然内容丰富与节俭不同,但结构是一样的。

重复很无聊。回归初衷:人们为什么喜欢历史?

细看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喜欢历史的人真的很聪明——他们懂得反思的力量,经常停下脚步,回头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在静谧清晰的反思中,他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历史机遇与个体命运的交织与互动。今天之所以是今天,是无数昨天的逐渐积累。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事实是历史塑造了现在,也将塑造未来。

第二,喜欢历史的人是见过世面的人,或者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融入外界的欲望的人。我们从外界得到的一切刺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群体的、个体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主动的、被动的,最终都会指向我们最初在这里获得的渗透,成长、学习和经历指向一个不同的中国一段深刻的过去。人们越了解世界,就越想回顾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过去,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过去,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生生不息。

我决定改变主意,关注那些真正塑造了传统中国并对今天的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元素,并以这些元素为线索,以不同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

我关心的第一要素是政治制度。与事件和人物相比,制度是历史发展中更为根本的因素,因为它们的作用是结构性的。制度是人类社会的组织规则,它规范着人们的活动范围,影响着人们的选择,注定了他们的结果。

我最初对系统的敏感源于户籍。 1976年唐山大地震,妈妈带着一个一个,带着姐妹们坐了三天三夜从河北到广东的火车,去见在海军服役的爸爸。第二年,我进入了学龄,但我没有户口。我的邻居吴先生进行了调解。班主任王老师接受了1、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这句话是第一动力。没有户口,就没有食物。幸运的是,父亲在管理军用农场时,与附近的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我们家可以吃到价格合理的新米。 1981年,父亲为国服役期满,母亲和姐妹参军。他们从农民转变为非农业工人,并获得了城市户口。我妈妈也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1988年,我考上了大学,户口迁到北京。我是北大的集体户。 1990年暑假,因为修了中国近代史课,想回老家做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其中一项是“女性择偶标准”。我妈说:“你问别人为什么,我可以告诉你。当时我在找人,‘一军两工三工’。干部工人有工资,只有军人才能带家属和军队一起吃商业食品。”而这一切,都源于1958年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短短几千字的规定,把城市和城市区分开来。农村分成两个世界,让“进城”成为农村人的夙愿。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连续性或继承性。对此,宋元史学家马端麟在《文科通》中作了非常敏锐的观察:

那些暗中认为混乱和混乱的兴衰没有关系的人...... 经典和经典是现实的原因。从秦汉到唐宋,礼乐兵刑制度,选举规则,甚至官员姓名的变化,地理的演变,虽然不能最终相同,不能一开始就突然不同。

“混沌的兴衰”是“互不相干的”。唐朝有唐朝的​​故事,宋朝有宋朝的经历。它们相互独立,彼此无关。 “经”与“实因”,自秦汉以来,无论礼、乐、军事、司法、税收,还是国家机关的组织运作、官吏的选拔任用、地方管理,虽然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发展。演进不会和历代完全一样,但在建国之初,各个朝代都不得不用历代的制度来治理国家。所谓“汉承秦制”、“宋承唐制”,都是真的。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继承”永远大于“断”。系统本身有其惯性。制度的延续性之下,隐藏着一些历朝历代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官僚的选拔任用。建国之初,常有“抢人才”现象; ;再过40年的和平发展,家世在官员提拔中的分量将大大增加。又如皇帝周边势力(妃嫔、亲族、太监等)的处置、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管理官员的效率与公平、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等。局部地区,以及军事力量与边防的关系。 ,还有很多。这些共通的问题是皇权治理的真正问题,也是乱世兴衰的深层次原因。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传统时期,这些问题往往被“乱世兴衰”所消除,同时对这些问题也有宝贵的反思——人们习惯于用上一代的君主和大臣失去他们的美德。解释衰落,然后若无其事地走进新王朝。甚至现代史写作也习惯于在“晚朝”上大做文章。

是时候换个角度,从“正典经”的角度来看“混沌的兴衰”,这是本书的第一个叙事主线。我想谈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为解决上述“共同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制度与民众之间的纠葛与互动。

我关心的第二个因素是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政治文化。以历史文化为线索,讲述我国民族性格形成的故事。

在这片土地上,过去发生的一切,有的如花开花落,无影无踪地发生和结束;有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构造板块碰撞抬升成山,洪水改变河道; more 两者之间,比如一个人的性情变化,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鸾镜红颜惊变”,变化已经发生,不可逆转。那些已经发生并产生影响的因素已经积累和沉淀,塑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这就是我所说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就像一个民族的基因,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管你承认与否,不管你喜不喜欢,它们都在那里,就像影子一样。如果我们积极认识它,理性认识它,择善而依,求利避害,照顾好自己,历史文化就是我们的财富;如果我们对它视而不见,那么它可能会成为我们的负担,甚至是一场噩梦。 .

从制度演进的角度,政治得失讲述国家的故事;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民族性格讲述了这个群体的故事。这是我要讲的两个故事。

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一切的理解和认知,而历史学家的职责就是帮助群体理解和认知过去。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说:“历史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人们过去做了什么,从而告诉我们人是什么。”

让我们踏上自我认识的新旅程。

图书特色

1、 30年制度史研究的深厚积淀,70年历史研究成果的“读书思”

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倾注了他30年的制度史研究,致力于阐释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纠葛。变化:1063-1086之后的又一杰作。

2、本书更关注人与系统的互动以及系统中人的命运

与其他制度史研究专家相比,作者更关注制度中的人——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们在系统中的行为如何?人们如何改变系统?制度发展的总体背景是什么?

3、用深刻的同理心和同理心解读历史

历史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真正的同情。作者长期关注体制内的人,因此非常重视从“同情理解”的角度解读帝制时代的体制和政治文化,以引导读者理解和理解有前途的人。和历史上的无奈。这样,读者才能深刻领会和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所作所为,激发真正的同情和同理心。

4、一场“典型案例概括思维”的思想盛宴

作者精心挑选了大量典型案例,历史观点清晰,见解独到,又“似曾相识”——精选的历史人物我们都知道,但大多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简短的案例,读者可以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比如“一封信推荐三相”——欧阳修,他的额头上一匹马(谦虚的君子,心胸宽厚,公私分明),比如欧阳修给范仲淹的一封信——台湾的谏官“面对朝堂之战” 坚守道德操守是士大夫的天职,如中国古代赈灾史上的一笔丰收——伏笔赈灾(赈济河北30万灾民)有序的方式)。

5、充满问题意识和观点的独特历史作品

本文采用问题意识的方法和多元化开放的视角,为历史呈现留下更多可能性。文本充满了讨论的可能性和话题的延展性,比如:以“玄武门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为例——对历史事件做出不同意见的价值判断,虽然过去无法改变,它会影响未来。 .又如:“走捷径”或“走长路”——从狄山博士的去世,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平衡灵活和毅力。对此类问题的讨论可以帮助读者扩展知识,调动思维。

6、通俗解读宏观问题——从世界国家到家产制度,历史为何要“倒车”?

为什么说“历史并不总是向前发展”?当历史的车轮来到元朝时,江山、社基、姬成为皇室的私有财产,君臣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主从关系。自晋元以来,政治文明发展水平和国家治理水平为何一落千丈?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演?

7、近60张高清宋画彩图+私书推荐+御史活动表拉页+经典历史作品精解

高清彩绘:近60幅高清宋画解读,每幅约300字,帮助读者理解。

清朝大事一览:了解清朝大事发展的页面

私房推荐:专业、个性化的历史书目推荐,为读者提供深入探索古代政治制度、文化、人和机构关系等历史知识的入口。

古典史学解说: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大门。

 

文件目录

/bk41.net共享/法度与人心
|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30年宋史研究沉潜之作,通解中国历史的制度变迁与中国人的命运)_赵冬梅 [赵冬梅].epub 10.0MB
|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30年宋史研究沉潜之作,通解中国历史的制度变迁与中国人的命运)_赵冬梅.azw3 11.0MB
|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30年宋史研究沉潜之作,通解中国历史的制度变迁与中国人的命运)_赵冬梅_.mobi 12.0MB
|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_赵冬梅 [赵冬梅]_.pdf 79.0MB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