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为什么又叫登高节?

重阳节,又称九月九、登高节、茱萸节、秋九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定于农历九月九日。

重阳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与古代的天干地支相关。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第九个天干是“壬”,第九个地支是“戌”。“壬”和“戌”这两个字相加,就是“重九”。因此,九月九日又被称作“重阳节”。

另一个说法是,重阳节与古代的“九九消灾”的说法有关。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有“长长久久”的意思。重阳节是九月的第九天,因此又被称作“九九消灾”。人们认为,在这一天登高可以消除灾祸,祈求吉祥如意。

还有说法认为,重阳节与古代的“茱萸节”有关。茱萸是一种中药,具有驱虫、杀菌的作用。古人认为,在九月九日吃茱萸可以驱邪避灾。因此,这一天又被称作“茱萸节”。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与登高这一习俗有关。古人认为,重阳节是秋高气爽、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因此,在这一天,人们纷纷登高游览,以祈求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登高节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汉刘安在《淮南子》中写道:“九月九日,天子登高,以望风气。”可见,早在汉代,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就已经很盛行了。

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祈求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