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指的是哪十三经

十三经指的是哪十三经

十三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总称,包括《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十三经一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目,也是朝廷取士的重要依据。

十三经的作者并不固定,而是由不同的儒家学者在不同的时期编纂而成。最早的十三经是《易经》、《尚书》、《诗经》,合称“三经”。春秋时期,孔子对三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使之成为儒家经典。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又对三经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和阐释。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三经一度失传。汉武帝时,儒家学者董仲舒重新整理了三经,并将其列为儒家经典的正统。

东汉时期,十三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将《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列为经书,合称“五经”。再加上《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十三经的范围就基本确定了。

十三经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其中,《易经》讲阴阳五行、《尚书》讲历史和政治、《诗经》讲诗歌和音乐、《周礼》、《仪礼》、《礼记》讲礼仪制度、《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讲历史、《论语》和《孟子》讲儒家思想、《孝经》讲孝道、《尔雅》讲训诂。

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十三经一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目,也是朝廷取士的重要依据。

阅读剩余
THE END